(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程琦4月27日报道:现如今到餐厅点餐、停车缴费、排队等位等,很多都要扫二维码,需要“注册会员”或“快捷登录”,才能点单或缴费。结果,消费者不得不关注了一堆公众号,被推送各种垃圾广告。
今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倪俊南在做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在“扫码消费”过程中有三类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依法查处。
倪俊南说,“扫码付费”和“扫码点餐”违法行为隐蔽,现场往往很难查实,要通过后台取证;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可能会产生多部门管理衔接的问题。在“扫码消费”这个问题里,涉及市场监管部门职责范围的主要是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在“扫码消费”过程中有三类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依法查处。
第一类是“扫码消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消费者去餐厅点餐、停车缴费,没有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消费无关的信息。如果商家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自动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而且如果没有妥善保管,消费者个人信息还有被泄露、丢失的风险,同样涉嫌违法。
第二类是“扫码消费”无法拒绝“被营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就是说,商家通过公众号或小程序向消费者发送营销信息的,应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征得消费者本人同意。即便消费者关注了商家的公众号或小程序,商家也应当给予消费者“拒绝商业推送”的选项,否则同样涉嫌违法。
第三类是“扫码消费”成为强制“单选题”。尤其对于一些老年消费者来说,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缴费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商家只提供“扫码消费”,不提供人工点餐、人工缴费服务,不仅有违商业惯例,还限制了消费者对交易方式的选择。如果事先没有将商品或服务内容和消费者讲清楚,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倪俊南表示,对“扫码消费”,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一方面,将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对餐饮、中介、电话营销等行业和领域予以重点关注,严查非法收集、泄露、出售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重点曝光一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例,警示震慑不法商家。
另一方面,由于“扫码消费”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对比较隐蔽,将充分依靠广大消费者的力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从消费者的反映中寻找违法线索,从互联网信息、媒体报道等多个渠道收集违法信息,提高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倪俊南说,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要让“变味”的“扫码消费”回归“消费便利”的初衷。市场监管部门将联合餐饮、购物中心等重点行业的行业组织,倡导应当多从消费者角度换位思考,诚信经营,公平相待。通过“放心消费创建”等活动,引导更多的优质商家引领“扫码消费”新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更优的服务和更好的体验,营造既便利又合法的放心消费环境。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
科技助农种好粮(新春走基层)春节期间,苍洱之间暖阳高照。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我现在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