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大大提升试管婴儿的活产率,同时降低基因缺陷比例,大幅度降低临床费用。
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发布
可节省上百亿临床费用
(资料图)
据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多家医院和高校,在辅助生殖领域“十年磨一剑”,研发新一代试管婴儿技术——使用表观遗传信息即DNA甲基化指标来优选胚胎的方法(PIMS),甲基化水平优良的胚胎的临床检验活产率达到72%,远高于当前全球辅助生殖活产率不足30%的指标。相关成果于5月8号在Cell Research期刊发表。
PIMS技术改变了过去依靠经验根据胚胎形态选择胚胎的方法,大大提升了试管婴儿活产率,减少了移植周期次数,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节省了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唐氏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PIMS可以筛查唐氏综合征等遗传学疾病。印记基因疾病在试管婴儿中出现的比例高,是唐氏综合征的3倍以上,但原来的方法无法检测印记基因疾病。PIMS还可以筛查印记基因疾病等表观遗传疾病,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的比例。
有业内专家推测,PIMS技术的推广可使中国每年多生10万以上婴儿、减少近万出生缺陷、节省临床费用上百亿元人民币,会让更多家庭受益。
政策支持辅助生殖
据统计,目前国内不孕不育率超过16%,患者人数接近5000万,而辅助生殖渗透率低于8%,远远低于美国。2017年以来,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由2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
为鼓励生育,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辅助生殖产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纳入社保方面预期较高。
2022年8月,《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在官网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各地对辅助生殖技术出台鼓励政策。例如,今年3月,浙江丽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丽水市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费用补助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符合条件的丽水市户籍家庭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所需费用自费部分(含个人账户),拟按累计最高1万元给予补助。
多家上市公司已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西南证券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辅助生殖市场空间广阔,政策助力提升行业渗透率,预计到2025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到854亿元。随着我国刺激人口相关政策的出台,辅助生殖有望未来纳入医保,降低患者负担,极大提升我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作为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A股中已有多家公司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汉商集团在今年1月公告,拟以7533.53万元收购武汉同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1.34%股权,进而间接对武汉华科生殖专科医院出资份额提升将至76%,并拥有该医院出资人大会100%的表决权。此前,汉商集团还增资入股深圳市茵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与辅助生殖相关的干细胞产品研发。
达嘉维康表示,旗下嘉辰医院正在申请三级专科医院评审。嘉辰医院是一家由达嘉维康全资控股的生殖专科医院,已于2019年4月开始试营业。根据相关规定,嘉辰医院完成三级专科医院评审后,即可申请辅助生殖技术执业许可。
国际医学下属西安高新医院于去年10月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业务,试运行期限一年,是陕西省第六家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
麦迪科技通过收购玛丽医院进入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领域;2021年上半年,麦迪科技完成对玛丽医院剩余49%的股份收购。
其他涉及辅助生殖相关药物和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有丽珠医药、长春高新、贝康医疗、翰宇药业、仙琚制药、贝瑞基因、安图生物、亚辉龙等。
上一篇:清和立夏,美自天成|贵州茅台酒二十四节气夏系列文化产品正式发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
科技助农种好粮(新春走基层)春节期间,苍洱之间暖阳高照。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我现在
X 关闭
X 关闭